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59087.html

中华民族向来注重血脉和凝聚力,宣扬家国情怀,强调没有国,哪有家?这一点同西方国家的民众价值观恰恰相反。也正是这种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加上忠君忠主、孝悌礼让的文化熏陶,中国自古不缺爱国英雄。

不同于岳飞、卫青、文天祥的孔武和勇猛,只以鲜血荐轩辕。也不同于李斯、萧何、张居正的聪慧和气度,提笔便能安天下,近代的文人墨客,一腔的壮志和才情大都浪费在国体和*体的纠结中。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清末保守派文人领袖,在救国救民的思潮中,四方游走,奔走呼告,虽误入歧途,也算是时代的弄潮儿,改观了封建体制下顽固不化的读书人形象,引领了一代风骚。

01郁郁不得志,安知非福?

康有为出身较高,生于广东省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知县,但芝麻再小,也是个官。自小便受到正统的儒学教育,据说五岁便能背诵唐诗数百首,熟读四书五经。

康有为对孔子充满崇拜,后接触了宋明理学,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对孔子思想愈加崇拜,驳斥宋明理学只知克己,不知治国,意图创造一门新的治学之道。

同孔子一样,康有为入仕之路坎坷无比,幼年参加童子试,连续两年不中。后过了童子试,参加乡试不中,一直到中年,才堪堪中了进士。此时,康有为已接近50岁了。

入仕之路坎坷不一定是坏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康有为接触了大量经世致用的书籍,如著名的《》、《海国图志》等,同时,游历了香港和上海,大开眼界,进一步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康有为真正的开眼看世界,他意识到了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端,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府的腐败无能,康有为救国救民的念头更加强烈。

年,在博览群书后,康有为初步形成了变法的思想体系,也为后期登上*治舞台提供了理论基础。

02戊戌变法领导人,百日维新昙花现

年,随着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上下一片怒焰滔滔,康有为联合当时进京赶考的余名学子,发动了浩浩荡荡的公车上书,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富国六法。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考中进士,正式走上*治舞台,他接连向光绪帝上书3次,力劝变法,同时创立《万国公报》,增强舆论氛围,光绪帝终于采纳他的建议,戊戌变法正式实施。

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光绪帝在*治、经济、*事、教育等方面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废除缠足、裁撤八股取士、开办学校等利国利民的举措,清王朝展现出了一片新气象。

然而,变法实施不久,便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临朝听*,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在光绪帝的指引下逃亡国外,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不失为封建主义自救的一次有益尝试,康有为感念皇恩,康有为在逃亡日本、美国途中,力求各方势力营救光绪帝,拥护皇位,届时孙中山已经成立同盟会,筹备革命。

03思想冥顽不灵,因循守旧

康有为流亡海外过程中,心心念念不忘改良,组织《保皇会》。企图拥护光绪帝复位,并在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地建立总会11个,支会个,创立《》和《》,大力宣传君主立宪思想。

康有为极力反对民主共和,反对革命,认为保皇和改良是立国之根本,也是救国的第一要务,孙中山多次联系康有为,希望其改弦更张,遭到拒绝,章太炎多次发文驳斥康有为,无法改变其分毫。

封建制度下老旧的读书人思想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代表人物此时已经是顽固守旧的代表,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年,康有为联合北洋*阀张勋复辟清王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不久便被推翻。康有为被新*府通缉,逃亡上海,此后过上了隐居生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康有为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也善于借势,同时又对封建王朝忠心耿耿,从专制的角度看,不失为一个忠臣能臣,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确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时代的步伐,思想的制约注定了*治的失败。

04病急乱投医,种族改造贻笑大方

康有为不只崇拜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崇拜西方的肤色和人种,认为白种人是高等人,只要把全世界的人都改造为白种人,那么便不会再有战争,全世界就会变成理想社会。

康有为的种族改造计划在其著作《大同书》有详细介绍,他把世界的人按照肤色分为四种,白色、*色、棕色和黑色,其中黑种人最为低劣,只能通过化学阉割等方式予以淘汰。

为此,康有为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一是改变人民的饮食习惯,疯狂的一点,引入大量白人女子,与中国男子通婚,改善血脉。

同时,*府派出男子前往西方,与白人女子通婚,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不出百年,就能实现民族的大融合。其弟子梁启超对该建议大为震撼,认为太过疯狂。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他的这个计划实施,中国人将失去肤色和文化,中华民族将真正的不复存在,社会将会变得更加黑暗。而其他的民族,比如黑种人和棕色人种,也将不复存在。

在近代西方列强的炮火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乏异想天开之辈,妄图在不开刀放血的前提下,实现和平崛起,有的甚至妄图通过几项制度、几张文件实现复兴,实在是痴人说梦。

不论如何评判,康有为的种种作为在某种意义上,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唤醒了民族的爱国热情,提升了民族凝聚力;但是在看待问题上,仍然有极大的弊端。

从*治上的巨人到后来阻碍历史的侏儒,康有为的经历也在提醒我们,西方和旧中国的区别不单单是在器物、肤色和人种上,更是区别在深层次的思想和价值观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yx/1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