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例话怎样教中学生写诗歌语文老师和
学写诗,做语言体操王纪金写诗要掌握一些技巧,不能太随意,随便写的就成了流水账了,或者玩笑话了。比如有同学写“坐在马桶上我拉得真痛快”“潦河之水浪滔滔/老公公老婆婆做早操”之类的诗句,不但没有美感,缺乏诗意,也不利于提高语言技巧。那么,我们该怎样写诗,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一、认真锤炼字词。诗歌的字数不多,以凝练取胜。古人很重视锤炼字词,“吟安一个字,掐断数茎须”,“推敲”和“一字师”的故事众所皆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更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首先要认真筛选动词。我们要根据前后诗句所写的事物间的关联点,来选用动词,力求形象生动,又富有动感。比如“红红的对联烤红了/屋檐前的冰柱”,冰柱透明,对联应该是“映红”了冰柱。但是作者用“烤”字,这就把过年时的喜庆和人们洋溢的热情比做了“火”,“烤”字更具有表现力。再比如“老渔民的双手/拉来了松花江上的黎明”,老渔民很早就到松花江上拉网打鱼,作者由此说松花江的黎明是老渔民拉网“拉”来的,也表现了老渔民的勤劳。其次修饰语要富有表现力。比如“在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其中的“如洗”就很有表现力,一贫如洗是形容非常穷困,而鸟的声音也像在水中洗过一样,这就把鸟声的清脆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倚一缕塞外苍老的羌笛/饮尽那份万里难还的孤独”,羌笛怎么会“苍老”?因为将士常年在外,万里难还啊!读后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二、训练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充满美感或张力,就要多使用修辞方法。但是修辞的运用要注意新颖,不落俗套,比如“他的脸像苹果一样红”之类的句子已经是老掉牙了,不要再写了。再比如说时间,同学们老是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个比喻也老套了,现在讲究与时俱进,再怎么也得说“光阴似火箭,日月如导弹”吧!当然这是玩笑话。有人在诗中是这样描绘时间飞逝的:“上眼皮是正月,下眼皮是腊月,上下一合,一年就过去了。”这就很形象很生动啊!下面笔者介绍诗歌写作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可以说是诗歌写作中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了。首先,喻体要新颖。“沿河两路灯火辉煌/像两条缤纷的彩练/轻柔地漂浮碧水之上”,这个诗句中,把“沿河路”比做了“彩练”(古代女子的长飘带),突出美感和轻柔。“下一次中靶/不管是几环/我只在心上磨自己的箭”,运用了借喻,作者将努力奋斗比作了射箭。其次可以通过大胆想像,把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把具体的事物比作抽象的事物,这种比喻句,语言很有美感。“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个比喻句就是把形象的事物“飞花”“丝雨”比作抽象事物“梦”、“愁”,让人心中萌发一种轻盈梦幻般的美感。再次,在句式上,要尽量把喻解写出来。喻解就是揭示喻体和本体为什么相同的部分。“弯月似弓/射向江边人一记记思念响箭”中,后面的部分就是喻解,解释弯月为什么像弓,同时也让诗句有了更深的内涵。“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荡了出去又回来”中,后面的喻解“荡了出去又回来”就写出了作者深陷痛苦无奈的情状。(二)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写作时候,要注意动词的使用,一定做到精妙传神。“钟声敲碎了林中的寂静/小溪潺潺拨动心弦”,动词“敲碎”、“拨动”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描绘了宁静、美丽的森林。“鸣蝉苍凉了往日的温度/青草在一夜间放弃了对青春的坚守”,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草枯*表达为“放弃了对青春的坚守”,形象而深刻。“一条河流从南流来/把村子从中切开/几作弯弯的小桥/又把它缝起来”,拟人手法,“切”“缝”等动词生动形象,饶有兴味。我们再来看看拟物。“怒放的杜鹃烧红远方的山冈/红色的土地绽放着奔向小康的梦想”,诗句运用了拟物的手法,“烧红”就是将杜鹃拟作火,“绽放”是将梦想拟作花,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微笑摊开在屠夫的脸上/他的秤一提起/人情就失重了。”拟物的手法,“摊开”是将微笑拟作猪肉,“失重”是将抽象的人情拟作具体的事物,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表面热情而心地奸诈的屠夫形象。“老师将知识和绵绵的情意/栽种在我们的心田里”,拟物的手法,“栽种”就将抽象的知识和情意拟作了具体的植物,读来逸趣横生。(三)通感。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器官感知外界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就是运用想像和联想,将感官的不同感觉接通起来,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风来花底鸟语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宁静的夏夜/小河潺潺的水声/流泻故乡月色的温柔/散发田野青草的芳香”,你听,那潺潺的水声中竟有温柔的月色,还有青草的芳香!听觉、嗅觉、视觉相融汇,那小河的水声是多么悠扬,多么撩人情思!(四)拈连。在两类事物连说的时候,把适用于前事物(一般是具体的)的词语顺势用于后事物(一般是抽象的),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拈连。拈连手法的运用,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这种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经常用到。“瘸二叔/在田垄上耕耘/脚印深深浅浅/日子深深浅浅。”由“脚印深深浅浅”中的“深深浅浅”拈来,顺势连用为“日子深深浅浅”。“她把我的信撕得粉碎/也撕碎了我的心/撕碎了我们的友谊。”由“撕得粉碎”中的“撕”“碎”拈来,连用为“撕碎了我的心”“撕碎了我们的友谊”,简短的语言写出了友谊破裂的过程。“犁铧锋利/迅速地翻剪出肥沃的希望/岁月锋利/在父亲额上犁出深深的记忆/目光锋利/父亲总能看透与犁铧相关的美丽故事/比如秋天比如我们”。在这一段诗句中,作者由犁铧锋利的“锋利”拈来,连用为“岁月锋利”“目光锋利”,紧接着作阐释,写出了父亲的勤劳、苍老与乐观,思维新颖,句式连贯自然,语言生动,意蕴深远。总而言之,写诗,是中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平常的诗歌习作不在乎长短,长的可以写成散文诗,短的也可以三四句,关键是要把诗歌的写作技巧运用进去。只要坚持,相信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一定可以写出了文采飞扬、华美灿烂的诗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cd/12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回顾高价难求的墓地,现在为何卖不动
- 下一篇文章: 分时四驱系统特性结构注意事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