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正确服用中成药
一、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副作用较小。但由于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疗效不同,若使用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则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三、儿童服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儿童专用中成药仅占所有中成药品种的4%,很难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国内大多数中成药的临床前研究未将儿童列为临床试验人群,对于中成药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缺乏可靠数据,不利于判断药品对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中成药说明书对不同生长阶段儿童用法用量进行规定的较少,导致儿童用药往往根据成人剂量推算,经验用药不当,无疑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四、儿童服用中成药不良反应: 可累及消化,皮肤,黏膜,泌尿,神经,循环,呼吸,血液等系统,可表现一种或多种症状。主要原因如下: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性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把握不准确;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五、儿童服用中成药注意事项: 针对儿童可以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若缺乏儿童的用法用量指导,医生或药师应该如何确定儿童用法用量,确定标准有哪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儿童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如下: 1.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2.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 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 3.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一般情况为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4.含有较大的*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 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不应使用。 5.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6.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注意:以上的用法用量折算方法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基本规律,由于药品剂型、制剂工艺、儿童身体状况等的不同,一些药品是不能完全按以上比例折算服用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的发育尚不完全,尤其肝、肾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因此儿童用药需要十分谨慎。(药学部熊韬供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cd/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命名概述
- 下一篇文章: 草药中医疗癌药原理和药性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