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妃子笑#

1

《如痴如醉的迷恋》作者:杨柳岸

我不是标题*,但是对它的喜爱与迷恋,内心的形容必须是这样。

记忆中大概在我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因为这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的过华清宫绝句(一),让我向往起“妃子笑”来。

当时是多么期待能尝上一口这样传说中的荔枝,那可是牺牲了多少千里马,快马加鞭才能尝鲜的水果。可是在当时物流不够发达,运输依然是问题的年代,想和得到还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

2

父亲的一位朋友刚好要去南方出差,又有机会坐飞机回来。父亲听我每天念叨,就专门让叔叔帮忙给我家捎回了一点荔枝。

父亲笑着说:“我们西安就是长安,长安人不能只听说过荔枝,怎么也要尝一尝这在长安神话了那么多年的水果。”

当时的物价比例,荔枝这样的水果是属于很 的消费,所以一家三口也不过围观、品尝了那么 十颗。

当年的记忆始终在我脑中, 次品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怎样的方法完美的打开荔枝壳,看着深桃红色有小方块一样裂纹,带硬刺的表皮,研究了半天才明白,要从荔枝尾部开始打开,而不是正面的荔枝尖,这样不会很扎手,还要去和荔枝壳来一场相互作用力的比赛。

3

剥开红衣就能看到水晶一般微透明的白色果肉,水润晶莹的观感,真是一种不忍下口,又诱惑难当的渴望。

带着荔枝独有的香味,又多汁柔软的肉质,在口中回味悠长,这就是荔枝 次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也是一段很难忘记的儿时片段。

当我骄傲的和同学们、邻居阿姨们显摆吃荔枝的事情后,才知道当时的荔枝价格,不是哪家父母都愿意给孩子买来尝鲜,那是北方水果的好几倍都不止。

4

在后来自己渐渐长大,工作挣钱后,也不是很舍得多买些荔枝来尝。或者只能说是品尝,而不能说是吃。说到吃就意味着可以有很多用来填饱肚子,安抚嘴巴的食物,而荔枝的消费实在是无法满足这两点。

从我二十多岁有一次知道北方卖荔枝的商家常常为了多挣钱、少损失,在荔枝表皮喷了一些什么叫保鲜剂,也就是防腐材料的东西,就几乎再没买过。

5

前段时间荔枝大面积上新,聊天中我才偶然知道一位认识了很长时间的朋友,他家居然主业是种植荔枝,原来我们认识那么久聊到的话题,都是他的副业,我真是羡慕不已。

这位朋友非常热情真诚,听说我对荔枝情有独钟,非常激动地给我介绍着荔枝的品种和产地,并给我寄来几斤。我更是很幸运的 次品尝到当天摘下就空运到西安的荔枝,那种激动不言而喻。

再好吃的水果也是有季节的,时间过了就再也没有可以奢望的口福了,这也是时令水果的特点。可是我们关于荔枝的话题却一直继续着,我期待着来年能亲自去他所说的荔枝名镇——增城,也坐在荔枝树下饱饱地吃一回。

6

朋友给我发来年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的宣传文章,看得我好激动,又一个 次献给了我心爱的荔枝。

原来增城也被称作仙村,此名来自道教医圣葛洪仙翁,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仙村周围河流纵横,两岸的荔枝结片成林。

这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增城,增城荔枝看仙村。”看到这样的话,文中配有无数张诱人的荔枝树图片,我心情澎湃,当然也是嘴馋的厉害,立刻作诗一首:

《荔枝笑》满眼绿中几簇红,一片清新万人迷。观你翡翠玛瑙色,剥去红妆水晶裸。

朋友看后非常高兴,立刻把这首诗发在了那篇文字的留言区,我看到也很开心。

7

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我觉得世间一切都是一样的,每一位写文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大家看到,更希望能被大家喜欢。文有所用,诗有所云。

朋友这立竿见影的行为,让我们都很愉悦。我们为荔枝的存在而愉悦,如同交流着心爱的孩子如何一点点成长的故事,总是充满期待,充满向往。

今天为我心爱的荔枝写一篇文,讲述自己对它的爱,又把《荔枝笑》反复看了几遍,觉得那天仓促随口就来, 句不够优美,今天又再次修改了一下,把 句改为“满枝碧绿几簇红”,不知大家觉得是否更好?

本文属于作者:杨柳岸(别名:杨柳岸yangliu)的独创作品,原创发文:诗遗散录集。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复制本作品。若经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允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cd/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