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各县历史沿革清代城区和各大书院全图
白癜风哪家 http://pf.39.net/bdfyy/xwdt/ 作者:张儒贤(民国省立赣县中学教师) 出处:民国二十五年省立赣县中学年刊 作者说: 吾人欲研究赣南舆地沿革,有几种记载,可供参考,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通志地理略,读史方舆纪要,赣州府志,南安府志,宁都府志等等。本文取材除以上记载外,尚有得自口碑者。 (蝙蝠收藏的省立赣县中学年刊) 春秋属于吴国, 战国属于楚国, 秦朝属于九江郡, 汉代属于豫章郡,汉末孙策定豫章,分别置庐陵郡,赣南属于庐陵郡。 三国吴王孙权嘉禾五年,又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以灌婴旧城,今于都城为治。 晋代武帝太康三年,罢南都都尉置南康郡,郡治仍在今于都城,东晋暮帝三年,移治于赣县。太守高炎筑城章贡二水之间,今赣县县城之古城巷其遗址。 宋武帝永初元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迁回于都城, 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改南康国为南康郡,梁元帝承舜元年,复迁章贡二水之间。 (蝙蝠收藏的民国版赣县志, ,第四,第五册) 隋朝: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大业元年,改虔州为南康郡。 唐朝:高祖武德五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天宝元年改虔州为南康郡,肃宗乾元元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唐末卢光稠据虔州,进贡于朱梁,朱温以为百胜*节度,虔州又名百胜*,梁末帝贞明四年,淮南克虔州,仍称百胜*,南唐改为昭信*, 宋朝:宋朝任称虔州,亦名南康郡昭信*节度,太宗淳化年间,割南康大余上犹三县,别置南安*治大余县,南宋高宗时,校书郎董德元上言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也,廷臣义州名有虔刘之义,因改名赣州。 (赣县志记载清代赣县全图) 元代:元时赣州改名赣州路,南安*改名南安路,成宗元贞二年,以赣州路属宁都会昌两县,别为州。瑞金隶会昌州,武宋至大间,以龙南安远隶宁都州。 明朝太祖吴二年,改赣州路为赣州府,宁都会昌复为县,与瑞金龙南安远石城兴国信丰于都赣县,均属赣州府。南安路亦于明初改为南安府。 清朝时南安府仍旧,赣州府初亦仍旧,乾隆十九年,升宁都为州,携石都瑞金二县隶之。 民国初年,废州府等制,面以前清之赣州府南安府宁都州之地,割为赣南道。今道制虽废,而一名,尤为一般人所沿用也。 (赣县志记载:清代文庙全图) 汉高帝时立赣县,筑城于今县城西南之益浆溪。晋武帝泰康三年,移治今县城东北五十之葛姥故城。葛姥者。汉末来自交址,资财聚万,童仆数千,筑城为家,号葛姥城,今有葛姥祠,即城故址。刘宋时,当移县治于赣水东三里之地,唐贞观时,乃徙今治与虔州治合。唐末卢光稠据虔州拓广其城,东西南三隅,为隍(今之马巷,古为马慈巷俗又化为麻瓷巷。)马市街营里等处,虔州守孔宗翰,因贡水直超东北偶,城屡衡决,甃石当其强,治铁固基,上,峙八镜台,其后迭加增修,遂成今日之规模,周十三里有余。 于都县立于汉高六年,县治在今于都城北之古田坪,后皆因之。陈武帝永定中,徙治今于都城东二十里至固院。隋复迁古田坪。唐贞观中大水,城圮,始移治今城。于都城旧用土筑,宋高宗绍兴十五年,甃以砖石,后不时营缮,以城今观,周五里有余。 信丰县立于唐天宝初,旧有土城,宋宁宗嘉定三年修筑,改用砖石,后屡加修葺,今城周三里有余。 (赣县志记载:清代爱莲书院全图) 兴国县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其治所,旧无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始筑,后屡经营缮,城周五里有余。 会昌县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其治所故无城,南宋高宗绍兴间,创筑,后屡行缮葺,城周不及三里。 安远县始立于梁武帝大同时,置废不常。元武宗至大时,复置乃定,旧无城,明洪武初始筑土垣,孝宗弘治四年,治甃以砖,后迭加修缮城周二里有余。 宁都县原名虔化县,以虔化县为治所,隋大业中,始迁今治,时尚无城,唐文宗太和六年,创筑子城,五代周世宗县德五年,南唐增修之,南宋高宗建炎中,为冠所毁,绍兴初年重建,周一里有奇,宁宗废元及理宗绍定间,皆常增修,外城筑于宋理绍定六年,理宗嘉熙元年城始就其后屡经缮治,周四里有余。 (赣县志记载:清代阳明书院全图) 瑞金县立于唐末昭宗天佑元年,吴杨行密析于都象湖镇之淘金场,置阳金盬(gu),南唐李主璟保大十一年升盬(gu)为县,旧城周不及二里,后屡经修筑,今城周十里有奇。 龙南县置于南唐,有土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改筑,周不及二里,明宪宗成化增修,甃以砖石,后屡经营缮,今城周不及三里。 石城县立于南唐,宋建炎末始建土城,明洪武初增修,后屡经修筑,城周不及三里。 定南县立于明穆宗隆庆年间,县治在高砂之莲塘。有城一里有奇,万历五年改拓,崇祯十三年,复营治,城周三里有奇,民国事情年冬,移治城东北十里之下历司。 大余县升至大余镇,相侍汉武帝时,遣余胜讨南越筑城于此,唐中宗神龙元年,升大余镇为大余县,县治移于今大余县城东二里,宋淳化年间,置南安*,筑*城,又移治今城南,时章江自西而南,折若规,城因其势也,绍兴五年,以旧城卑薄,为拓城疏壕,仅扩一里。淳熙九年以后,相继增修,嘉定十二年,复修缮,咸淳四年,应尝营治,元时,章水改流,经过郡治,城遂中继。至元二十九年,改筑今城,明太祖时益为增修,后迭次营治,城周四里有余。 (赣县志记载:清代濂溪书院全图) 南康县立于三国,县治旧在今城西南隅,后以形家言。迁筑于此,初惟环以土城,南宋理宗绍定元年,南安峒寇作乱,民苦窜徙,绍定五年,邑今戴翼始谋筑城,甃以砖石,周八百二十有八丈,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淫雨颓尽,孝宗弘治九年,知县周怡始申请巡抚金泽乒副使张,筑之,广袤五千八百四十七丈。 上犹县立于南唐,旧无城,宋理宗绍定五年始筑城,明宪成化初增修,弘治二年,城始就,周不及三里。 崇义县立于明武宗正德时,正德十三年筑城,十四年工毕,周五里有余。 虔南县治,即从前之观音阁城,观音阁城清道光二十八年筑,周二百一十五丈,同年赣县大湖江通判移驻于此。(此应为全南定南龙南) (赣县志记载:清代赣州城区全图) 明朝万历四年(年)以前,寻乌属安远县。万历四年析安远*乡、双桥、南桥、八富、腰古、项山、劳田、滋溪、石痕、寻邬、大墩、桂岭、水源、三标、石溪15堡建县,取长宁久安之义,定名长宁县,择石溪堡的马蹄岗为县治所在地,属赣州府领辖。清沿明制,属赣州府领辖。民国3年(年)冬,废州府为道,属赣南道领辖。是年,因避四川省同名的长宁县,县名长宁改为寻邬。 注:本文摘选自民国二十五年省立赣县中学年刊(现赣一中前身),因为篇幅太长,并未全文选用,且对部分繁体词语进行翻译重述。内容如有异议请保留,毕竟这是民国教育家的心血之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cd/6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话说蝙蝠
- 下一篇文章: 病*yuan头权威自然给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