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虽然今日不至于担忧“无衣无褐”,

但温度总容易“带乱节奏”,索性山里也乱一回吧。

上周的杭城,又像开了口的酒缸一样,整个弥漫着桂花香。

周末接女儿时,工作室里甜品烘烤的乳香,混合着清郁桂花,喧腾中带有别样的慵懒。摘花的大人、笑闹的儿童,还有专心做陶艺的孩子,我总会在这里,感受到一股活泼泼的人间气。或许,孩子们的喜爱,正因了这份快乐的味道?

篮里,丹桂已经开到极盛,想来这两天便要凋谢了。一年两次花开,短短20来天的桂花会,在霜降时,到了告别的时候。我竟又起摘桂的心思,这一次拉上女儿,正巧许久未见面的小伙伴邀约玩耍,那就出发,一起摘桂花吧。

但带孩子出行,总归是要奉行“做好计划,时刻准备变化”的。

寺庙、茶山,紫星星的圣女花

岭上的金桂,不成想已经凋谢。两个女孩看着荒草过人的后山,惦念着路过林子的秋千、蹦床,很不愿跋涉去寻另一片桂——那就先生陪着吧,孩子有她们的意愿,尽管来之前,一直吵嚷着“采桂花”,但到了这里,显然有比桂花更“好玩的”事儿了。

我喜欢这道荒茎。它也曾是条整齐小路,蜿蜒通向后山的茶园。但这两年它所归属的基地,重点进行山前建设,几幢木房先后成型,木台、烤窖、秋千架等先后出现在屋舍附近,反而后山愈见荒野了,除了一片桂花林还提示着此地有主。

小道入口长着几株马鞭草,初看以为是绣线菊,走近才发现不是。马鞭草的花穗像一颗一颗紫色小星星团簇在一起,尤其可爱。我最初认识马鞭草,是用马鞭草精油洗护用品,香气非常舒缓又清新,一用便用了很多年。后来才知,柠檬马鞭草和马鞭草并不是一种植物,做精油的是长在热带的柠檬马鞭草。

而眼前的这株,才是柳叶马鞭草,小小一株,在中国虽然名不见经传(姑且药书不算),但在西方实在了不得:

早在古埃及,马鞭草便被认为是埃及生命女神“伊西斯(Isis)”的眼泪,是“祭坛植物”,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这株神草又有了爱情的魔力,被认为是“维纳斯的草药”。基督徒则认为它是复活耶稣的“圣草”,具有净化灵*的能力,可以驱魔辟邪,根植百病。所以不难理解,《吸血*日记》,那些非正常人类,为何如此怕它了。

不过中国土地上,它只是一枚小小草,因“穗类鞭鞘,故名马鞭”,除了因花穗形状,别名“龙牙”、“凤茎”,隐约带点神仙的意思,其他真没听过什么好意象,它在这山间也不起眼,远不如旁边茂盛过人头的“胡枝子”鲜明生动,不过可爱确是非常可爱的。

我拂着胡枝子,别过小凤茎,约百步后豁然开朗,原是山谷茶园到了,路也开阔起来。边上的木棚依然在,农药肥料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莫名就想起小时候的农田。茶树花开得正盛,一朵又一朵小云朵藏在茶叶下,又好奇探出半个头,虽然没有白蔷薇铺天盖地的美丽,但却多了几分调皮轻盈,茶树花、茶树果一枝同在,用来插瓶再好不过。

茶园将尽,一条台阶分支向下,原是一座小小寺庙,之前偶有志愿者前来禅修,现在整齐了很多,但佛堂已经看不见了,不知是不是搬进几间屋子深处?院里整齐架着木廊,七、八葫芦坠在上面,记得前两年结得是瓜蒌,我那时看到很是兴奋,第一次看到挂在藤上的此物,丝毫不像我家治咳嗽时,用来的样子。

小庙土烟囱正对着山路,我就是在这柴火烟气里,摘下了那支茶树花。

红果、碧荚、雪融融的金荞麦

沿路再往前,似乎进入接骨草的领地,攀墙爬树一大片,米珠红琥珀样的果实,一串串挂满领地,看起来酸甜可口——

但千万不要尝试去吃,会苦得你掉牙。这是可以润肺平咳的植物,走肺好的一般都“辛”,非常人可驾驭。但摘几片鲜叶回去煲大骨汤,在这个季节正好,不寒凉,却是润里消炎的好食材。

当然,接骨草最重要还是“接骨”,听说用它的汁水,连断成两截的蚯蚓也能接好,总之性能特棒,就不知蚯蚓有没有骨头?另外,可以采来泡酒,跌打损伤时便是非常好的药酒。

接骨草还有另一种,那个《酉阳杂俎》里,说是“舞草”者:“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

自动跳“圆舞曲”的小家伙,花似紫蝶,想来花动叶舞时,定然非常可爱。但等到结豆荚时,带着一串串豆荚,不知道这天生的“舞娘”,能舞出什么样的风姿?很好奇,不知江浙山里有否?

传言“舞草”便是“虞美人草”,为虞姬精魄所化,尤其五代时,认为此草只在“逢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不过宋人已经知道“唱他曲亦动”了。

但虞美人草并非虞美,一个豆科可“接骨”,一位罂粟可“移情”,但艳丽的“丽春花”进入中土后,在江东、江南“姿态葱秀,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花镜》),此种“花草中妙品”,便逐渐和虞美人寓意为一,草中舞者变花中舞者了。

但总归霸王远兮,目前山河尚好,所以悲情意味几近潇洒,只剩红花旖旎,舞向东风。

山中舞向东风的,还有碧莹莹的花。其实不对,是花团样的绿果。

原是攀倒甄啊,还有些细微的白花尚在。如果白露时我攀折枝果实回家,就真是一瓶碧色清露了。但几天后我便发现,攀倒甄实在不负“败酱”之名:

起因在于,我家门厅、餐厅这两日总是弥漫一股臭鞋子味,且越发明显,女儿昨日甚至不在餐桌吃饭。我到处寻找气味来源,鞋柜、储藏间、冰箱下、柜子里——一无所获后,突然福至心灵,猛然想起瓶花里的“败酱”——果然,凑近一闻很是“上头”。

但奇怪是,这种味道不是从花源散发,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不凑近花瓶,很难发现罪魁祸首。

也是因月前它的花不曾这般,有所大意,做“母亲”后“风味”显然更强啊。毕竟是有名的辛菜之一呢,俗话中的“臭着香”,不臭怎叫“败酱”。但花和果,都很好看,你可以想象森林精灵的样子。

金荞麦也很有精灵感,是那种纤弱的小精灵:雪融融一片花海,绿莹莹三千碧云,这是金荞麦和白花败酱的美好,连着两棵桂花飘香,一片竹林吟啸,纵然梵音不响,你看着它们,它们看着你,是不是也可以“自在随性”呢?

你看这散步、散文,当真散得“乱”,不过也不耽误我乱走一气后,汇合孩子采桂,一篮花香,一路闲情,也是“乱来”的好处。

切记,只适合人和自然。

#头条创作挑战赛#

#传统文化##山野美学##霜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yl/1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