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太苦难入口,六招让良药不苦口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苦味药主入心经,一般来说,中药的苦味多来源于药物中含有的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大多数中药或多或少都带点苦味,但味极苦的中药却也屈指可数,如苦参、山豆根、北豆根、*连、龙胆、 、穿心莲、熊胆等。中药所含的苦味成分绝大多数为有效成分,如金果榄所含的降血糖成分掌叶防己碱; 所含的“以*攻*”成分士的宁;大*和番泻叶均含有番泻苷而具泻下、抗菌和止血作用;*连、*芩、*柏、北豆根、苦参等主要含生物碱,皆具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而栀子、知母等因含苷类成分而具有抗菌、解热、利胆等作用。中药之苦,*连最为有名,故有“哑巴吃*连,有苦说不出”之说。*连所含的抗菌消炎成分小檗碱在水溶液中仍有苦味,而*连的小檗碱含量达7%左右,其苦味可想而知。人们都知道蜂蜜味甜,其实也有苦的。蜜蜂采*连花酿造的蜜,其味极苦,具有类似*连的功效,对治疗伤寒、热盛心烦、菌痢、喉痛等疾病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小檗碱还不算最苦的成分,另有一味中药更苦,那就是龙胆,它含有2%的龙胆苦甙,龙胆能清泻肝胆实火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成分的作用。*连、龙胆之苦尚可接受,最难吃的苦味当数穿心莲,其味苦极,且直至咽喉,经久不减。正是这种苦味使穿心莲具有清热解*、凉血消肿的作用,它主要来源于穿心莲内酯成分,含量可达2%,其抗菌消炎作用强于氯霉素与痢特灵。六个技巧让中药“好喝”一点掌握服药时间在一天的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金时期”:上午8时至10时,下午2时至3时。在这两个时间内服药,会感觉容易下咽一点。掌握药液温度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之间,这样既可防止烫嘴,又可纠苦味艰涩之偏。掌握含、咽部位研究表明,人的舌头前半部及舌尖对苦味最敏感。因此,药液入口后, 迅速含贮于舌根部位,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一口气服下。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既有利于胃肠道吸收药液,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添加调味品在药液中适当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连、龙胆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等甘味药调和其苦味。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yl/1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看点9月22日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澄清型管式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