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酒核心大单品内参系列降速了
公司高端系列——内参产品上半年库存压力增长了99.64%。 文/每日财报吕明侠 20多家上市白酒企业中,酒*酒以中期营收和净利润超过40%的增长排名前列,其中营收25.37亿元,同比增加48.04%;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加40.68%。 尽管看起来符合预期,但上半年两个季度的利润增速相差甚远。第一个季度净利润占比超过了七成;第二个季度净利润只有1.97亿元,同比下滑了18.74%,与第一季度相差甚远。 就资本市场来说,市场担忧酒*酒的高增长是否能延续?作为高端产品内参系列,库存居高不下,是否会拉低整个公司的销售预期? 高端产品“内参”推动不利 酒*酒成立于年,由湘西州第一家作坊酒厂吉首酒厂发展而成,后于年改名为湘西吉首酿酒总厂,并创立“酒*酒”品牌。年,公司由湘泉集团独家发起创立酒*酒股份有限公司,并登陆深交所。 酒*酒下设“内参”、“酒*”、“湘泉”三大品系,其中“内参”品牌主打高端产品。近几年,酒*酒业绩狂飙突进,从年报数据看,最为突出的高端核心系列产品——“内参”成为拉动全年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酒*酒主题的高端大单品,内参酒上半年实现收入6.46亿元,占到总营收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24.33%。上年同期,内参酒贡献了30%以上的收入,同比增长高达86.13%。 但是这个主打产品开始降速了。 半年报显示,年内参系列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分别为吨、吨、吨,分别同比增加.94%、76.6%、45.57%,而年上半年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分别为吨、吨、吨,分别同比增加.73%、23.48%、99.64%。 销售量增速远低于生产量增速,并且库存量同比暴涨近一倍,内参的销售压力陡升。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疫情影响让销售受阻,恐怕和过高的定价策略有关。 《每日财报》注意到,从去年以来,酒*酒对于内参系列调价4次。其中,年1月18日起,52度ml内参酒(大师)战略价上调元/瓶,团购指导价调整为元/瓶,零售指导价调整为元/瓶。 1月20日起,湖南内参酒销售公司再次下发价格体系调整通知显示,52度ml内参酒执行公司建议价格体系,团购建议价元/瓶,零售建议价元/瓶。 4月29日,湖南内参酒销售公司通知,自7月1日起,52度ml内参酒战略价上调80元/瓶。 10月29日,湖南内参酒销售公司下发《关于部分内参酒调价的通知》显示,自年1月1日起,52度1L内参酒、52度ml*2内参酒礼盒战略价分别上调元/瓶,52度ml内参酒战略价上调50元/瓶;52度ml内参酒(大师)战略价上调元/瓶,建议零售价元/瓶。 同在千元价格带,内参酒出厂价高于飞天茅台、五粮液以及国窖等一线名酒近元。 内参酒是馥郁香型,作为区域化的白酒和香型,品牌力有限,核心消费人群相对小众,因此难以支撑内参酒的高价市场。 《每日财报》还注意到,由于高端产品库存挤压,整个酒*酒的库存也是快速飙升。年-年,酒*酒库存商品从1.26亿元增长至3.94亿元,年其增幅更是高达94.09%。到今年上半年,酒*系列本期销售量为吨,同比增长50%,库存也同比增长了43%至吨。 成本大增,竞争力相对较弱 对于酒*酒来说,它的挑战还不仅是库存。其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也降低了公司的竞争力。 《每日财报》注意到,酒*酒的原材料成本和销售费用一直在放大趋势中。一般而言,原材料成本为白酒企业主要成本项。像年,洋河股份、山西汾酒、舍得酒业原材料占成本比分别为66.01%、55.60%、55%,而酒*酒这一占比则为79.00%。 (来源:公司半年报) 可以说,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就说明酒*酒对供应商议价能力不强。 净利润率这个指标也显示了公司的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酒*酒净利润率只有28.3%,而优于它的公司有贵州茅台50.12%,之后依次是泸州老窖47.43%、五粮液36.63%、洋河股份36.46%、今世缘34.81%、山西汾酒32.69%、口子窖32.22%、迎驾贡酒30.79%。 要知道,净利润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一个很高门槛,所以接近和超过35%的都是高端和次高端产品主导的销售。 上游未取得成本优势的酒*酒,下游的销售花费同样不菲。 今年上半年,酒*酒销售费用为5.97亿元,同比增长59.59%。其中促销费用占比最高,达到3.37亿元,为去年同期的两倍,酒*酒提到主要系本期促销活动增加所致。同时,1.74亿元的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了33.50%,主要系本期加大广告投入所致。 但就近年的销售情况而言,酒*酒下设的产品销量大多普遍不超20%。由此,在综合竞争力上,酒*酒恐不会体现出全面的优势,而是基本依赖单一产品。 市场扩张或未达预期 目前,国内白酒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已成趋势,靠走量很难进一步增长,只能在存量中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在成本上涨的当下,高利润也代表着更高的价格,所以白酒行业已经从“高产低价”时代,步入“低产高价”时代。 但是,并不是所有白酒企业都能够以“高价、高利润”打入市场。毕竟,高价自然代表着较高的品质、品牌力、文化力与渠道力,而这也使得行业以“品质与品牌”为临界线,开始加速分化与洗牌。 往上看,白酒中高端市场的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效应早已建立起了强大的护城河,换言之,中高端市场的“入场券”基本已经发放完毕。 而酒*酒终究是区域性酒企,扎根于湖南本土,主要辐射华中地区,体量不仅不能与茅台、五粮液等大型全国性酒企相提并论,甚至连一些地方性酒企也追赶不上,这自然是很难在博弈中取胜的。 尽管,酒*酒也提出全国性扩张计划,希望布局北京、河北、广东等战略市场,开启“内参”酒全国化进程。但是其并未公布销售区域占比,从经销商数量数据洞悉,或更多的是对华中地区依赖的持续加强。 (来源:公司半年报) 因此,在白酒行业未来存量趋势市场的博弈中,酒*酒想通过扩大区域换业绩尚需要时间,再加上成本、存货和销售费用的高企,主要投资者自然很难继续大张旗鼓地买入其股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yl/12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家港低度酒市占率超七成,大口杯拼出
- 下一篇文章: 红酒和白酒,都对身体危害大专家回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