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率高达12%—32%。1月28日,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他们总结了平日里最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

给儿童吃大人药

“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2.9%左右,约是成人的两倍。其中,农村地区家长的儿童用药安全意识明显低于城市。

“在重庆,儿童不合理用药现象也不少。”医院急救部副主任任小宝说,此前曾有报道称,一位粗心的爸爸在4岁儿子感冒时,随手拿了自己前段时间吃剩的速效感冒胶囊给孩子服用。没想到,孩子出现了惊厥。

“儿童吃大人药就是儿童用药的一大误区。”任小宝说,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但最忌服速效感冒胶囊。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还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有许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成人药物减半或减量就可以给孩子服用。其实,有些药不适合儿童服用,并非减量就行。

误区二

滥用抗生素

孔孔今年3岁半,有一次感冒发烧,体温上升到39.5℃,扁桃体也发炎了,医生根据这种状况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口服,没多久就退烧了。自从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每次儿子感冒发烧,孔孔妈就会去药店买抗生素给孩子吃。她觉得只有抗生素疗效好,能让孩子少受罪。

“其实,这是不对的。”医院儿保科医生蒋志阳说,在临床上,他经常遇到滥用抗生素、退热药、维生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情况。

他解释称,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有严格的指征。医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需要考虑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有无过敏史等,若家长随意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方面可能延误病情,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孩子治疗的风险。

随意使用退热止痛药或增加退烧药剂量,很容易引起儿童虚脱甚至休克。一般来讲,当小儿体温高于39℃时可使用退烧药,而体温在39℃以下时(有高热抽搐病史的小儿除外)则不宜使用退烧药,应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另外,维生素并非补得越多就越好,因为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积累而中*。

“一些家长把丙种球蛋白当成儿童预防感冒的法宝。”蒋志阳说,但实际上,丙种球蛋白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误区三

不按剂量给孩子吃药

“久病成医”,一些孩子会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

医院儿科主任张雨平指出,孩子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也许根本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孩子吃药很容易造成误判,还会延误治疗。

不按剂量给孩子吃药也是不少家长的“习惯”。张雨平说,有两种剂型特别容易让家长随意给药。 类是需要掰开来吃的药片,另一类是药水。小的药片要均匀分成两三等份,家长常常办不到,也觉得多一点点无大碍;而药水如果没有配刻度量器,家长给孩子喝药水常常也很随意。

实际上,准确把握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她指出,药品一旦超出儿童适用的剂量,容易引发中*,而剂量过少又不易达到疗效,因此家长在细节上必须严谨一点,比如用小刀平分药片,药水应用量杯给药。

本报记者 李珩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jj/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