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
泻下药的分类: 1.攻下药 本类药物多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热泻火。 2.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种子或种仁,富含油脂,能滑润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适于肠燥津枯便秘。 3.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苦寒有*,泻下力峻猛,药后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 补虚药的使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虚证,而虚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别。主要适用病症: 1.气虚证 脾气血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以及肺气虚质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血汗等; 2.阳虚证 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以及脾肾阳虚之泄泻、肺肾两虚之喘嗽等; 3.血虚证 心血虚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4.阴虚证 肺阴虚之心烦不眠,以及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遗精滑精、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目干涩等。 清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穿心莲、*连、*芩、栀子等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山豆根、金银花、*连、*芩等有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山豆根、*柏、金银花等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从而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方面,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如*芩、*连、穿心莲等能对抗过敏反应,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抗肿瘤瘤为*邪,某些清热药如苦参、紫草、北豆根、金银花、青黛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其他*芩、牡丹皮、牛*等清热药还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降压、保肝、利胆等作用。 理气药 一、应用理气药时,须根据气滞病证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 二、气滞之证,病因各异,兼夹之邪亦不相同,故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宜作适当的配伍。如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当配合宣肺化止咳之品;如痰热郁肺,咳嗽气喘者,当配合清热化痰药。脾胃气滞而兼有湿热之证者,宜配清利湿热之药;兼有寒湿困脾者,需并用温中燥湿药;食积不化者酌加消食导滞药;兼脾胃虚弱者,有当与益气健脾药合用等等。 三、本类药物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弱阴虚者慎用。 四、本类药物中行气力强之品,易伤胎气,孕妇慎用。 五、本类药物打多含有挥发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xw/1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 下一篇文章: 市场amp产地快讯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