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
一、山楂、神曲、麦芽 共性:消食化积 差异: ①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 ②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 ③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 共性:利水 差异: ①泽泻主泄相火 ②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 ③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 共性: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差异: ①茯苓偏于健脾安神 ②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 ③茯神 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共性:温补肾阳 差异: ①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 ②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 ③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 共性:补血 差异: ①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截疟、补血弱 ②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 ③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共性:清热解*、凉血 差异: ①大青叶主消斑 ②板蓝根主利咽 ③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三药同出一源,且都具清热解*之功效,但使用部位和加工方法不同,功效各有侧重。板蓝根有利咽之长,而大青叶凉血化斑之长于胜于板蓝根。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肿之长,清肝定惊之功更胜一筹。) 七、附子、肉桂、干姜 共性: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 差异: ①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 ②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 ③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 共性: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差异: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 共性:平肝潜阳、固涩收敛 差异: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芩、*连、*柏 共性:清热燥湿、泻火解* 差异: ①*芩主清上焦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 ②*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 ③*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 共性:滋阴潜阳、退虚热; 差异: ①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 ②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 共性: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差异: ①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 ②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壅结 十三、三棱、莪术 共性: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差异: ①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莪术 ②莪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十四、麦芽、谷芽 共性:消食化积 差异: ①麦芽主回乳消胀、还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纳呆 ②谷芽主消食,作用较麦芽缓、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 共性:温中、行气、止呕 差异: ①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 ②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十六、红花、藏红花 共性:活血通经 差异: ①红花主祛瘀止痛 ②藏红花主凉血止痛、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蓟、小蓟 共性:凉血止血、散瘀解*消肿 差异: ①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胆退*的作用 ②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麦冬: 共性:养阴润肺、清火生津; 差异: ①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烦 ②麦冬主清相火、还治肠燥便秘 十九、*连、胡*连 共性:清湿热 ①*连主泻火解*、即清实热 ②胡*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二十、柴胡、银柴胡 共性:退热 差异: ①柴胡主和解表里、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 ②银柴胡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二十一、槐花、槐角 共性:凉血、清肝明目 差异: ①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 ②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二十二、汉防己、木防己 共性:祛风湿、痹痛、利水 差异: ①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 ②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二十三、神曲、建曲 共性:消食化积 差异: ①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 ②建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二十四、生地、熟地 共性:补阴 差异: ①生地主生津润燥、清热凉血 ②熟地主补血、益精填髓 二十五、桑螵蛸、海螵蛸 共性:固精 差异: ①桑螵蛸主益气养肝缩尿、以补肾为主 ②海螵蛸主止血止带、制酸、治湿疮、以收敛为主 二十六、枳实、枳壳 共性: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差异:枳实主破气作用强,枳壳与枳实作用相似、但作用较缓 二十七、羌活、独活 共性:解表、祛风湿、止痛 差异: ①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并治后头痛佳 ②独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风湿病痛以下半身为主,并治少阴头痛。 二十八、半枝莲、半边莲 共性:清热解*、利水消肿、均治大腹水肿 差异: ①半枝莲主清热解*、利水消肿 ②半边莲主还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二十九、木香、青木香 共性:行气、止痛 差异: ①木香主调中、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和肝胆气滞 ②青木香主解*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疗*、皮肤湿疮 三十、藿香、佩兰 共性:化湿解暑 差异: ①藿香主发散表邪、止呕力强、偏主外咸暑湿恶心呕吐 ②佩兰主化湿醒脾作用强、湿热内阻 三十一、车前子、车前草 共性: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差异: ①车前子主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②车前草主要兼有清热解*、止血作用 三十二、山豆根、北豆根 共性:清热解* 差异: ①山豆根主利咽消肿作用 ②北豆根主具有祛风止痹、疗痹痛之力 三十三、青皮、陈皮 共性:理气 差异: ①青皮主破气、尚有疏肝、消积、化滞作用 ②陈皮主不仅理气,尚有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三十四、赤石脂、禹余粮 共性: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差异:赤石脂主敛疮生肌作用,禹余粮主止带功能。 三十五、罂粟花、诃子 共性: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差异:罂粟花主止痛,诃子主利咽开音。 三十六、菊花、野菊花 共性:清热解* 差异:菊花主尚有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热解* 三十七、地肤子、蛇床子 共性:止痒、除湿作用 差异:地肤子主利湿、尚有清扫作用;蛇床子主燥湿、尚有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作用。 三十八、五味子、五倍子 共性: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 差异: ①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 ②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 三十九、潼蒺藜、蒺藜 共性:明目 差异:潼蒺藜主补肾固精、养肝;蒺藜主祛风止痒、平肝疏肝 四十、黑附子、白附子 共性:止痛 差异: ①黑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②白附子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 四十一、石决明、草决明 共性:清肝明目; 差异:石决明主平肝潜阳,草决明主润肠通便。 四十二、枣仁、柏子仁 共性:养心安神 差异:枣仁主益肝敛汗,柏子仁主润肠通便。 四十三、杜仲、续断 共性: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差异: ①杜仲主补肾力强、可治阳痿、尿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 ②续断主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不但治胎漏下血、还可用于其他的出血 四十四、苍术、白术 共性:燥湿、健脾、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司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倦怠无力 差异: ①苍术主发汗、祛风湿、可治关节炎、风湿引起的肢体酸痛和夜盲证 ②白术主要兼补气、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四十五、南沙参、北沙参 共性:养阴清肺 差异: ①南沙参益气祛痰,治气阴双虚、祛痰 ②北沙参为益胃生津;治肺胃阴虚为主 四十六、淮牛膝、川牛膝: 共性: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络、利水通淋 差异: ①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②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 ---全文完--- 编辑 后溪 来源 本文材料源自网络,转自“医品阁” 声明 尊重作者,保护版权,如需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ID: 围观 章次公讲柴胡三用(单用柴胡治闭经?) 热文 你知道“隔一隔二隔三”治法是什么意思吗? 热文 课程预告 学中医从“0”到“1”,就差这堂课了 热文 岐*传承,振兴中医 年广东中医师承春季招生简章 点击 获取更多中医师承资讯 觉得不错的话, 给我朵小花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xw/4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的银屑病是因为ldquo血rdq
- 下一篇文章: 今年荔枝贱过泥,原产地5毛一斤没人要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