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附子,懂点中医的朋友可能知道它是温阳的,中医临床大夫也多用它来温阳助里,回阳救逆。有名的四逆汤,附子就与干姜、甘草相配,治疗肾阳虚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现代西医临床上,用于急救的参附注射液里面,也有附子提取物。不管是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还是现代医学急救的参附注射液,都用到了附子的回阳救逆功效。何为“回阳救逆”?中医认为,人体本于阴阳,万事万物也有阴阳,万物由阴阳交合而生,因阴阳离绝而亡。附子所治疗的亡阳证是人体阳气极度虚脱的一种证候,病情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这种亡阳的主要表现是心肾两阳的极度虚脱,附子的首要功效就是辅助心肾虚阳,使即将离散的元阳回归人体,被称为“回阳救逆的 品药”。那么,为什么附子具有如此惊人的功效呢,这与它药材植被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是毛茛科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野生的附子都是生长在寒气极重的山凹以及山背阴之处的,常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附子具有了温性的特征。试想,一味药物不是本身具有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属性,它本身是不能存活的。附子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超强的耐寒能力,才能在极度阴寒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也才能在人体阳气虚脱,全身机能大大减退的情况下来帮助回阳。但是,现如今我们所能买得到的附子大都是移植到田地里家种的,野生的已经很少了。有经验的药农大伯都知道,家养附子和野生附子的药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野生附子煮熟了吃,很少的量都能上火,家养的附子可能吃的很多,也没有上火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归其原因,这就是人类改变了中药的生长环境和习性,间接地也改变了它的药性和药力。那么,如今的附子还能起到回阳救逆的功效吗?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药效没有以前强,我们就采用加大药量的方法来弥补这一遗憾。但是,可能有人就会说,附子本身是具有*性的,加大药量,会不会加重临床中*的风险呢?这就涉及到附子炮制、配伍以及煎服法的问题了。关于附子的*性问题,中医的炮制、配伍都可以帮助降低其*性,但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用水加热煮,一般用水煮30-60分钟,附子基本就没什么*性了。所以,冬季天寒地冻,大家用附子炖肉补阳暖身的时候,一定要将附子淹埋在汤水之下,煮上足够的时辰,尝之无麻感,才能安全食用。附子除了温心肾两阳,还具有温脾阳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的症状,附子也是可以使用的,这个功效就和暖胃的干姜大同小异了,用于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一些症状。另外,附子还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这一功效主要应用于寒邪所致的肢体疼痛-寒痹当中。现在很多的老年朋友都患有痹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风湿病,痹证有的是遇寒加重,有的是遇热加重,附子适用于遇寒加重的痹证,临床治疗可根据个人特殊病症,适当配伍活血化瘀,祛风湿,补气血药来使用。附子的使用注意是久煎,水开后至少三十分钟以上,口尝无麻感为度;阴虚阳亢、孕妇应当忌用;另外,附子属于乌头类药物,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类)蔹(白蔹)及(白及)攻乌(乌头),这些与乌头相反的药物不要与它同时使用。以上就是附子的相关功效和使用注意了。附子温阳助运,祛人体一切之寒,它起死回生,救一切芸芸众生,犹如冬日高空中的一米阳光,给阴寒的病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zy/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