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是风热还是风寒教你一招自诊
冬去春来,春天的气温反复、不稳定,有时过冷,有时过热。坊间有“热不急脱衣,冷不急穿棉”的谚语,是针对春季气温不稳定之情况。气候回暖病菌传播快,加上忽冷忽热,人就感冒了,春季也成了感冒多发的时节。 感冒了,去药店买几颗感冒药吃,或者买包冲剂喝,就没事了吧?还真没那么简单,首先得区分自己得的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然后再对症下药,否则还真的不能好! 那怎么办呀?好吧,我来科普一下:中医怎么看待感冒、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以及如何对症食疗。 01 「中医眼中的“感冒”」 宋代之前,感冒被称为太阳病(风寒感冒)或者伤风。感冒一词最早源于宋代的《仁斋直指方》,“感冒”一词在该书中这样描述: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汉代张仲景及其《伤寒论》主要描述风寒感冒。《伤寒论》中的六经病之一就是太阳病,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太阳病的提纲证。 清代的吴鞠通及其《温病条辨》主要描述风热感冒。吴鞠通受《伤寒论》鼓舞而事医术,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仿《伤寒论》体例,分条列论。《温病条辨》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 02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感冒分风寒和风热,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搞准二者区别,一招自诊! 1风寒感冒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有以下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 宝宝还小,无法表达自己哪儿有病痛,宝妈宝爸爷爷奶奶可以从发热情况、有无出汗、舌头状态初步判断宝宝的感冒。 △临床病案中,有个宝宝吹风后发烧到将近四十度,但无汗。医生诊断认为:无汗是寒邪束于肌表,汗孔不开的表现,可以判断为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有以下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咳嗽,痰黏或*,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浊涕,舌苔薄白微*、边尖红,脉象浮数。 ┃舌苔微* △临床病案中,有个孩子发烧严重,头胀痛得厉害,食欲减退,鼻塞,咳嗽厉害,嗓子里有*痰,舌苔发*。医生诊断认为:*痰粘稠,舌苔薄白微*,加上咽红、干燥、痛痒,可判断为风热感冒。 分享一个简单的判定方法: 1、看有无出汗。有汗的属于风热感冒;无汗的属于风寒感冒。 2、看痰。稠浊的是风热感冒;较清稀的是风寒感冒。 3、看鼻涕。较*浊的是风热感冒;较清稀的是风寒感冒。 03 「如何对症食疗」 根据上面列出的症状初步自检后,症状轻微时,可以选择食疗(毕竟“是药三分*”);症状严重且无法初步自诊的话,一定不能耽误,要去看医生!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要吃的食物不同,但是注意:感冒都要多喝水!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外邪侵犯人体,通常是从皮毛、口鼻,再到肺卫。寒邪侵及体表,人们常会畏寒、伴随咳嗽,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原则。 △食疗的代表食物有:生姜、大蒜、葱白、香菜等,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味辛能发散,性温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这些食物能帮助风寒感冒患者出汗、祛寒,帮助患者好转。 ┃生姜 ┃大蒜 ┃葱白 1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生姜、大蒜、葱白等都是辛温食物,能发汗解表,理肺通气,反而会助长风热感冒热势,使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风热感冒治疗应以辛凉解表、解*利咽为主。 △食疗的代表食物有:绿豆、苦瓜、冬瓜、丝瓜等,这些食物都性凉(或寒),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合风热感冒患者。同时,冬瓜利尿,能让患者多排尿、排热;但绿豆太寒凉,少量食用为佳。 ┃绿豆 ┃苦瓜 ┃丝瓜 ,希望感冒患者能对症下“食疗”,早日康复! 杏林总结:“热不急脱衣,冷不急穿棉”,平时多注意温度穿衣,吃温和的食物,可以减少很多感冒带来的麻烦!科普不易,欢迎分享,一起学习! 往期经典文章 痰症,你我心头难吐之“苦” 杏林健康|最有效的4种减肥食疗方推荐,开心吃不长胖 健康 治感冒的药那么多,张仲景为何偏爱它? 杏林药方 7个快速治愈风寒感冒的药方推荐 感冒为什么不能乱输液? ⊙招生合作:xinglin ⊙投稿邮箱:xinglindjt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xw/10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风寒还是风热感冒药对证才管用哦
- 下一篇文章: 如何合理的使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