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肥香*油蟹吃的是金膏*脂品的是人情冷
前不久有一个新闻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宁波一家面馆的一碗*油蟹面卖到了元一份,被网友们称之为天价面。后来店家出来解释天价的不是面,而是*油蟹。 一时间*油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你要是去一些档次高一点、装逼范强一点的餐厅吃*油蟹,一只半斤以上的“头油”价格最起码元起步,因为店家去进货的时候拿货价格就差不多元。 擅先生的三叔从部队转业以后被安排到了深圳,我幼年时被退休后的三叔接过去读书,一直读到高中。他住在福永,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知道了*油蟹。三叔在参*之前是做螃蟹生意的,对吃蟹颇有一番研究。以前他老人家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的时候,经常对他的老部下说等打完仗就跟着他回江南老家吃大闸蟹,管够! 后来大部分战友都埋骨沙场,但三叔从来没忘记他当初的承诺。到地方他参加工作后,每年中秋节他都要求家里经营的蟹行提前准备百来只上品大闸蟹用来招待那些活下来的老战友。后来考虑到长途运输对大闸蟹品质的影响,三叔就在当地蟹农家里订购螃蟹,他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油蟹(那时候还没有*油蟹这个名字),虽然差不多只膏蟹才能出这么一只*油蟹,但由于当地人对*油蟹也不是很喜欢,所以价格很便宜,有时候都是当添头送的。 我第一次吃*油蟹是在10岁,那也是一个中秋节,三叔带了一帮子老战友浩浩荡荡来到一个相熟的蟹农家里,实际上就是一个临水的小木屋里。三叔特地把我领到水房,指着池子里的比海碗还大的*油蟹给我看:这是个好东西,和老家的大闸蟹有得一拼,侬切切伐就晓得了。 三叔拿起一只给我细看,好家伙,一称有8两,通体金*,感觉油腻腻的,拿出水的时候蟹壳上都有那种油珠。这是从海里捞出来的,所以周身散发着海水的味道,跟大闸蟹比起来肚皮有点软。三叔告诉我他刚开始在蟹农家里看到*油蟹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新的品种,后来经当地人介绍才知道其实就是得了肥胖症的青母蟹,由于身体脂肪太多没法再换壳,膏油在日光的暴晒下全部渗透到肉里,让蟹肉也变得*灿灿的,视觉效果很是逼人。 三叔亲自上阵,蟹农夫妇反而跟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在一旁看他收拾,三叔把从老家带来的*酒倒进一个木桶里,然后把洗干净收拾好的*油蟹一个个放进去,我以为三叔又要弄醉蟹,谁知他告诉我用*酒浸泡主要是把螃蟹弄醉(那时候条件不好不像现在随便可以弄到冰水把*油蟹冻晕),主要为的是待会儿蒸蟹的时候不破蟹身把油都给流走。 一帮老战友在拥挤的农家小院里喝着唱着,回忆起过往的金戈铁马,动情之处黯然落泪,少不经事的我看着一群老男人像疯子一样又唱又哭感觉很好玩,心思却放在厨房里的*油蟹,来来回回跑了几趟。当吴婶(蟹农老婆)把蒸好的*油蟹端上桌,满屋酒香混合着蟹香。吴婶又劝三叔:老领导,这玩意儿吃了油腻,家里还有些好的螃蟹,味道鲜甜,你怎么还吃这些不值钱的东西。 三叔反过来劝吴婶:老姐啊,这东西可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现在只是没人发现它的妙处,但以后肯定会有人懂它们的好,我倒是劝你们赶紧趁着还没人回过味来多吃点,不然以后真的吃不起了,肯定会被有钱人给包圆的。即使你们这些养蟹的也舍不得吃。 掰开蟹盖满眼金*,油质感特别重,吃在嘴里一种从未有过的香糯绵密,最主要的就是那种类似高邮湖咸鸭蛋*的那种流沙油感,人这么一吸,整个人都有点飘飘欲然。满屋顿时一阵吸允之声,三叔一位战友感慨说:想不到有生之年每年中秋都还能吃到这样的美味,那些倒在战场上的老伙伴们就没有这个口福了。 屋里的气氛顿时又有点凝重,三叔敲了一下桌子开解道:这都是哥几个用命拼回来的,既然老天爷要让我们留下来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吃不起山珍海味,但吃几只“*金蟹”(*油蟹)也算冥冥之中的天意,这玩意儿就是自己吃得太多最后被我们吃了。我刚才就说了趁着我们现在还能吃,趁着这玩意儿还没有被价格炒起来,我们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于是小木屋里又传出了断断续续的吸允声、*歌声。 几年以后三叔的老战友们一个离他而去,每年的中秋节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少,直到那一年去蟹农夫妇家里的就我和三叔。吴婶已经把蒸好的*油蟹叠好放在一个大木托里放在八仙桌中央,三叔把几张桌子空着的位置都摆好酒筷,收音机里放着*歌,三叔没和我说一句话,一人沉闷地在那里埋头狂吃……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看三叔吃*油蟹,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吃*油蟹,但仍然中秋节带我去那座小木屋,然后端上大盘*油蟹,摆好几张桌子的酒筷,看着我吃。 香港回归大概4年后,一些老港食客发现了*油蟹的“妙处”,开始追捧,一些酒楼和饭庄也推出了各种*油蟹菜品,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吴婶的儿子接手家里的蟹船,他在三叔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一整套养蟹做蟹的方法,成了粤港一带名气颇响的蟹王。他每年中秋节仍然给我们家邮寄一筐螃蟹,里面每次都不少于10只*油蟹,虽然*油蟹没怎么变,但我再也吃不出当年那种味道。 实际上家人也舍不得吃,这些都是每只6两以上的海油,最后都拿来送人了,当一样东西的身价在上涨时,有关于它的各种人情世故也在上涨,*油蟹终于变成了像三叔说的那样: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它不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看的、送的、装的、吹的…… 本文系擅先生团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xw/11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鲜美*辣丁,想下饭就学这道正宗的川式做法
- 下一篇文章: 伴随着嗞嗞的声响,味香汤浓,焦香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