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主要以十二经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连全身,不仅养气血,同时也兼顾养神。气聚则神足,神足则病除。

如何练习呢?内附高清图片~

韦陀献杵 势

口诀: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韦陀献杵共分为三势,这三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尤其对于调节肺气作用巨大。该动作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空架子的确高明得多。这一动作能使肺脏上下左右的升降开合、呼吸合度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从而使体内的气稳定,也就是“气定”。气机稳定,则心境自然就澄清了。

韦陀献杵第二势

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个动作配合呼吸把劳宫和檀中的气联系起来了,发动了整个气机,是对前一式练气的一个升级放大。练习这一式让你可以体验到腹部饱满,有气沿任脉降下,达到聚气丹田的效果。

从此丹田开启,由此进入练气之道。因为前面 式只是激发了人体关键的得气穴位经络,后面借呼吸、动作和姿势发动气机,把气直接运行到丹田,并联系全身,也可以说是连接了天地气。

韦陀献杵第三势

口诀: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舌下生津将颚抵,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上一个动作要求呼吸缓慢,配合动作,目的在于开通中脉。这一个动作通过握拳、展开手指,从中脉化气入十二经络。此招式务必要求意、气、力合一。后按照开掌的顺序,又收于阴脉之海,练习后,全身通畅,气透全身,力贯四肢。

第四式摘星换斗

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如果说第三式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那么摘星换斗久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升阳的气,然后练三阳气脉。这一动作的练习要注意呼吸原理(吸的时候微微张口)在于调气肝脾后,避免肝脾不调的练习者逆气上冲。呼的时候也是口微开,浊气出来,任脉气自然就清了,使丹田之气饱满,命门充实。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这个倒拽九牛尾动作,巧妙在于两腿用力,作用于肝肾,前吸后呼,实质是抑制一侧同时开放一侧,和前一式“摘星换斗”属于同一原理。这样既符合阴阳相生原理,又适应一般人气血不足的实际情况,集中气血开通一侧。左右结合,达到全开的目的。其次改爪为握,是以收敛气血于筋骨,合于肝肾。内经云:肝主筋,肾主骨。

第六式出爪亮翅

口诀: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久练此法,知道气在劳宫、檀中、命门、在天目,在命门,用于真力的产生。在劳宫,内外交接的穴位;在檀中,神气聚集的部位;在天目,神奇变化的所在;在命门,化气于骨,养护五脏,为根本所在。

第七式九*拔马刀

口诀:侧首屈肱,抱头拔耳,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是左右对称的两个动作。运用了“肾开窍于耳”的原理,激发肾气。

并且在练功时配合劳宫和督脉呼吸,这样效果很好,有弃风清利大脑,活血颈椎,通畅督脉,的作用,同时也合乎“心神主脑”的医理。如果不亲自体验,或许一生都难以明白。该招式有利于电脑工作久的颈椎、肩椎不适的人做常规保健。也是通督脉的好方法。随着练习的深入,也可以把掌反贴在命门或者两肩胛骨之间,起到补虚通气作用。

第八式三盘落地

口诀: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三盘落地这一式主要是加强下肢力量,促使全身气血加快循环,起到内外气混合的目的。

该招式先是“身体下蹲如坐椅”,透过两手强化了气。后是借助接引外气进入任脉,通过后天阳气激发,可以入命门从肾化于脊柱,也可以天气直下足三阴,行于肝、脾、肾,缓解肝、脾、肾阴虚。所谓气补就是这个道理。

第九式青龙探爪

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左掌纠行,蜷傍胁部,右爪乘风,云门左露,气周肩背,扭腰转腹,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个动作呼吸的目的在于两肋理气。通过两臂两爪的接近完成,动作气感比较强。因为是爪型运气,在于走肝的筋膜。

第十式卧虎扑食

口诀:两足分躇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翅尾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通过右小腿曲伸配合上肢的起伏加上呼吸,很精彩的锻炼了后肾,可起到肾气只达足踵的补阴效果。左腿当然也可以,左右阴阳平衡缘故。肾气调,肝脾得养,所以能调理三焦。

这个动作典型的是易筋经理论的一种新运用:紧迫上肢气血,松透下肢气血。

第十一式打躬式

口诀: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整体看,这一式有动作和静养的阐述,动作为“双手掌心压卷耳,双手十指扣天鼓”,静养为“观天攀足心自如”。运用了“肾开窍于耳的”内经理论,也有心肾交泰的养生观念。

第十二式掉尾式

口诀:膝直膀伸,推手及地,瞪目摇头,凝神一志,直起顿足,伸肱直臂,左右七次,功课完毕,祛病廷年,无上三昧。

这一动作正是为了集中一身之气,强化气血融合,以气补血。“上下推”的时候,翻掌上推,呼气,经络气上下肢贯通,阳维、阳跷通,凝神通畅在督脉。上推完,吸气略停,下推时候,任脉通,丹田贯注,并且要做到眼看四方自运气。

经过十二式练习,气血已经壮于全身,达到气行经络,强健筋骨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易筋。

虽然十二式俭朴,但涉及众多导引通经络的有效手法,值得借鉴。同时抑扬结合的练习技巧令人耳目一新。

的启迪莫过于通过练习可使气血达四肢百骸,濡养五脏六腑。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现代的一些传统保健功法对易筋经的个别动作借鉴。

经后人的提炼,目前流传最广的则是精华版易筋经六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易筋经研究院进行咨询学习。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dougena.com/bdgzy/4030.html